关于申报湖北省人才基地、湖北省人才驿站的通知

2023/6/2

根据湖北省委人才办印发的《湖北省人才基地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湖北省人才驿站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文件精神,将启动建设一批省级人才基地和人才驿站,打造集聚人才、服务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人才基地申报主体一般为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以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人才驿站申报主体一般为行业骨干企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现面向高新区征集湖北省人才基地、湖北省人才驿站建设单位,请符合相关建设条件的申报单位,对照工作指引要求,将建设方案(提纲模板附后,加盖单位公章)、相关印证文件(条件、荣誉资质等现行证明文件)PDF电子版材料于69日前发送至区招才局。

代理免费咨询热线:18855127261(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软件著作权代理(不过包退)、科技成果评价、各类标准化(参编)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武汉分公司地址:东湖新区茅店山西路创星汇科技园A468

湖北省人才基地建设工作指引(试行)

人才基地是面向产业集中区域而建设的人才集聚载体,是全省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体系的组成部分。为高质量建设人才基地,有效集聚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以培育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产业人才为重点,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积极建设人才集聚度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示范带动辐射效应明显的人才基地,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建设布局。坚持“统筹兼顾、优化布局,人才引领、产业创新,改革驱动、开放协同,特色发展、动态调整”的原则,围绕全省区域发展和产业创新布局,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领域,在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以及特色产业园区(基地),有效促进人才集聚,发挥集约集成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价值实现之地,在更高层次探索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

(三)建设目标。落实《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至2027年,每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人才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集聚产业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依托重点人才计划,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企业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交流,积极承办人才论坛、银企对接、引才专列等人才对接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等,柔性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促进产才融合。引导人才创新,推动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园)合作,积极建设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平台,引导园区骨干企业等与高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领军人才开展前沿科技、硬科技创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三)建立综合平台。围绕人才链驱动创新链,推动创新要素有效配置,建设一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精尖企业,壮大重点产业。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推动建设人才服务综合体,提供信息共享、研发设计、科技中介、市场开拓、项目路演、资本对接、创业孵化等高端服务。加强对外协作与资源互补,促进项目与市场对接、成果与资本对接、产品与需求对接。积极推出市场化、专业化服务项目,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给予人才多样化、针对性服务。

(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人才流动、岗位管理、薪酬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实践。向用人主体赋权,积极发挥创新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健全市场评价人才机制,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同联动的技术攻关体制,组织创新主体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

(五)完善保障体系。培育发展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壮大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规模,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商务、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健全人员管理、经费使用、活动组织、安全保障等工作机制,提高人才工作质量。

三、基础条件

(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较高。主导产业明确,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具有吸引集聚人才的比较优势,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方面有较强的承载力和示范性。

(二)提供人才要素供给和服务保障。有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人才优惠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能够满足人才创新创业需求,设有人才公共服务窗口。

(三)企业人才作用发挥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园区建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四)人才治理机制健全。建有政府与企业畅通高效的联络协调机制,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有专门场地、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工作日常运转。

四、申报程序

(一)组织申报。各市州对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进行摸底,择优形成申报名单,起草人才基地创建工作方案等申报材料。

(二)专家评审。市州党委组织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省委人才办。省委人才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拟申报建设人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评审意见。

(三)正式批复。省委人才办对市州申报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综合研判,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确定命名一批人才基地。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市州有序推进人才基地建设工作。市州党委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协调解决人才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清单,分解落实具体任务。有关单位制定配套支持举措,抓好人才基地运行管理。

(二)给予政策支持。依托人才基地引进培养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优先支持人才基地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鼓励人才基地参与全省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重点人才工程建设。鼓励市州设立人才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人才基地企业扩大生产、加速研发。建立政策协调联动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落地承接等政策。

(三)强化监督管理。省委人才办加强统筹指导,及时掌握人才基地建设情况,适时开展人才基地评价考核,对考核结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考核结果较差的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力的摘牌退出。

(四)总结积累经验。加强对人才基地建设的宣传报道,总结推广人才基地建设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果,在全省营造浓厚的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附:湖北省人才驿站建设工作指引(试行)

人才驿站是面向重点骨干企业而建设的人才服务载体,是全省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体系的神经末梢。为高质量建设人才驿站,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有效激发人才活力,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践行以诚待才理念,以优化人才服务功能为主线,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重点,积极建设目标定位清晰、服务体系完善、运行管理高效的人才驿站,增强人才引领企业发展的效能,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建设布局。坚持“企业主体、服务优先、系统谋划、动态调整”的原则,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禀赋,有序推动人才驿站建设。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国有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建设功能完善、要素集成的人才驿站;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优化商业模式和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人才驿站。

(三)建设目标。落实《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至2027年,每年建设20个左右省级人才驿站。

二、重点任务

(一)拓展服务功能。整合人才服务事项,加强与公共服务平台的链接,在人才基地和政务服务中心等设立信息终端,方便受理和审批人才业务。协调指导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服务保障。

(二)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通线上业务受理渠道,推进人才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协助主管部门收集高层次人才信息和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完善高层次人才库和重点引才清单。

(三)助力企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推动交流合作。协助选派技术人员到高校研学,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联系,积极参与人才论坛、引才专列等活动,协调承办“专业人才智汇基层”等人才项目。支持有条件的驿站积极“走出去”,为人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服务。

(五)加强人文关怀。围绕不同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分类打造工作、生活、商务洽谈、行业社交、休闲娱乐等各类活动空间。创建高层次人才俱乐部,组织人才开展联谊、研讨等活动,促进企业人才交流互动。推动落实人才周转房建设,解决外地人才特别是柔性引进人才住房需求。

三、基础条件

(一)企业有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有熟悉经办业务、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专员。

(二)企业有容纳服务功能的固定场所,项目服务流程清晰,服务管理制度规范。

(三)企业与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基地)、行业协会等形成良好交流协作机制,联系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渠道畅通。

(四)企业有稳定的研发投入,有具有一定实力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有清晰的创新定位和核心创新产品。

(五)企业有尊重人才、尊重劳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四、申报程序

(一)组织申报。各市州对辖区范围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摸底,择优形成申报名单,起草人才驿站创建工作方案等申报材料。

(二)专家评审。市州党委组织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省委人才办。省委人才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拟建人才驿站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评审意见。

(三)正式批复。省委人才办对市州申报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综合研判,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确定命名一批人才驿站。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市州有序推进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市州党委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协调解决人才驿站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清单,分解落实具体任务。企业制定配套支持举措,抓好人才驿站运行管理。

(二)给予政策支持。人才驿站所在企业引进培养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对企业申请政府部门科技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予以倾斜支持。

(三)强化监督管理。省委人才办加强统筹指导,及时掌握人才驿站建设情况,委托市州党委组织部门适时开展人才驿站评价考核,对考核结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考核结果较差的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力的摘牌退出。

(四)总结积累经验。加强对人才驿站建设运行的宣传报道,总结推广人才驿站建设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果,在全省营造浓厚的人才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