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安徽!安徽省各地市“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条件标准汇编

2022/6/29

关于近期安徽省提出的:安徽省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条件标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详细的整理,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包括八大类,那么如果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六安市、滁州市、池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亳州市、宣城市、宿州市、安庆市、黄山市朋友们想要申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项目的话,可以随时联系卧涛科技小编咨询代办。

代理免费咨询热线:0551-65306190,15855199550(微信同号)

1、“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

2、“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品生产企业

3、“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品流通企业

4、“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餐饮服务企业

5、“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食品生产基地

6、“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食品生产园区

7、“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餐饮安全街区

8、“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食品安全小镇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认证 方式、基本要求、评价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安安徽品牌

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下,由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等共同打造的安徽省食品安 全和食品产业的公共品牌,重点强调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安全、品质、管理、创新、品牌、 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的一组优质特性或特征,并具有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3. 2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采取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组 织及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的第三方评价活动。

 

3. 3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

生产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

 

4  基本原则

 

4. 1  自愿开放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面向全社会开放, 由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自愿申请。

4. 2  公平公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活动按照本文件及相关规定开展,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 学公平。

4. 3  引领发展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旨在推动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持续引领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

5  认证方式

 

5. 1  认证程序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程序主要包括认证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

5. 2  认证机构

机构应为符合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管理规定的第三方机构。

5. 3  认证结论

由认证机构根据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是否通过。

注:本标准实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基本要求

 

申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

a)  在安徽境内注册 (登记) ,连续经营三年及以上;

b)  采用合法的注册商标

c)  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d)  近三年未发生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e)  近三年未发生食品 (农产品) 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影响的食品 (农产品) 安全舆 情事件。

 

7  评价内容

 

7. 1  安全为先

组织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包括但不限于:

a)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 (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

b)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c)  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运行符合要求的食品 (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7. 2  管理科学

组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具备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 GB/T 19001GB/T 22000GB/T 27341GAP 等;

b)  追求卓越,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行;

c)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特点积极采用其他先进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7. 3  品牌引领

组织应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效应,产品应具备卓越的品质,包括 但不限于:

a)  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b)  产品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c)  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d)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

7. 4  创新驱动

组织应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研发机制,保障技术研发投入,如人员、机构和资金等;

b)  具有量化可比的科技成果转化或应用,如专利授权,参与或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科技奖励,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的制定等;

c)  注重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7. 5  守信重责

组织应诚信经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a)  重视组织诚信建设,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b)  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解决消费者诉求;

c)  按照 GB/T 24001GB/T 45001 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d)  按照GB/T 36000 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8  评价指标

 

见表1

1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评价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安全为先

公开承诺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承担社会责任。承诺书 在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企业官网等公示。

风险控制

在生产基地选择与管理、肥料使用、农药 (兽药) 使用、采收包装等各环节建立并实施全 程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人员管理

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其职责。农产品质量 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年度培训不少于 40 学时。

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检测能力

具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设置自有实验室。

监督抽查

连续三年省级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未检出不合格。

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

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或农产品行业相关管理体系。

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标准总监制度等,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战略和标准体系建设,在计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量等方面具备同行业先进水平。

追溯系统

建立并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系统。

加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追求卓越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 (方法、工具) ,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示范引领

被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评为示范 (标杆) 单位,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 部门颁发的质量品牌相关荣誉。

 

 

 

 

 

品牌引领

标准先进

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关键性指标应反映标准在所处行业中的创新性、引领性, 填补国际或国内空白,或优于同行业水平的情况。

品质卓越

产品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产品获得第三方认证,如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认证等。

知名度

注重品牌培育,组织知名度居行业前列,或获得高端品牌、驰名商标等,在省内外具有影 响。

认知度

顾客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满意度

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或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获得顾客好评。

美誉度

近三年内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荣誉称号或奖励。

近三年内获得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优质产品、良好管理等方面的报道。

 

 

 

创新驱动

 

技术投入

具有专门研发人员和资金预算。研发经费支出逐年提高,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 入比例不低于2%

生产设施设备先进,生产工艺领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

主导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获得各级科技奖励。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守信重责

 

消费者权益

主动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积极进驻在线消费纠纷解决 (ODR) 平台,及时对消费者诉求进行处理。

建立申投诉、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等保护消费者权益。

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创建活动。

诚信建设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水平高。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事中事后综合监 管系统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且信用风险等级为守信类。

社会公益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助残、助学,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和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注重员工福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绿色发展

积极履行农药、化肥、抗生素减量化,开展土壤修复改良,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文明 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责任报告

按照GB/T 36000 要求,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品生产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基本原则、认证方式、基本要求、 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安安徽品牌

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下,由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等共同打造的安徽省食品安 全和食品产业的公共品牌,重点强调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安全、品质、管理、创新、品牌、 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的一组优质特性或特征,并具有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3. 2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采取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组 织及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的第三方评价活动。

 

3. 3

食品生产企业

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者化学工业的产品、半成品为原料,通过工业化加工、 制作,为人们提供食用或者饮用的物品的企业。

4  基本原则

 

4. 1  自愿开放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面向全社会开放, 由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自愿申请。

4. 2  公平公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活动按照本文件及相关规定开展,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 学公平。

4. 3  引领发展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旨在推动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持续引领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

5  认证方式

 

5. 1  认证程序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程序主要包括认证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

5. 2  认证机构

机构应为符合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管理规定的第三方机构。

5. 3  认证结论

由认证机构根据指标表,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是否通过。

注:本标准实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基本要求

 

申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应:

a)  在安徽境内注册,连续经营三年及以上;

b)  采用合法的注册商标;

c)  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d)  近三年未发生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e)  近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7  评价内容

 

7. 1  安全为先

组织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包括但不限于:

a)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b)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c)  建立、实施并保持食品防护计划。

7. 2  管理科学

组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具备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 GB/T 19001GB/T 22000GB/T 27341GMP 等;

b)  追求卓越,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行;

c)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积极采用其他先进管理体系并有效运 行。

7. 3  品牌引领

组织应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效应,产品或服务应具备卓越的品质, 包括但不限于:

a)  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b)  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c)  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d)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

7. 4  创新驱动

组织应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研发机制,保障技术研发投入,如人员、机构和资金等;

b)  具有量化可比的科技成果转化或应用,如专利授权,参与或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科技奖励,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的制定等;

c)  注重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7. 5  守信重责

组织应诚信经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a)  重视组织诚信建设,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b)  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解决消费者诉求;

c)  按照 GB/T 24001GB/T 45001 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d)  按照GB/T 36000 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8  评价指标

 

见表2

2  食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安全为先

公开承诺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和承担社会责任。承诺书在 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官网公示。

 

风险控制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环境和员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识别、确定与分析, 必要时采取措施降低不利影响。

建立并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以避免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

建立并实施供应商审核制度,通过合同约定督促上下游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检测能力

具有完善的食品检测能力,设置自有实验室。

 

人员管理

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 划,相关人员参加年度培训不少于 40 学时。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全员参加食安员APP 抽查考核,且合格率 100%

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如:食品安全自查、应急、预警等制度。

监督抽检

连续三年省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未检出不合格。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

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或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体系,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还应定期对质量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查。

建立并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标准总监制度等,在计量等方面具备同行业先进水平。

追溯系统

建立运行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健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范 围内的相关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追求卓越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 (方法、工具) ,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示范引领

被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评为示范 (标杆) 单位,获得县级以上政府 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质量品牌相关荣誉。

 

 

 

 

 

 

品牌引领

标准先进

产品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关键指标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填补 国际或国内空白,或领先行业水平。

品质卓越

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产品或服务获得第三方认证,如获得绿色食 品、有机食品认证或地理标志产品等。

知名度

注重品牌培育,组织知名度居行业前列,或获得高端品牌、驰名商标等,在省内外 具有影响。

认知度

顾客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满意度

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或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水平,获得服 务对象的好评。

美誉度

近三年内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荣誉称号或奖励。

近三年内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优质服务、良好管理等方面的报道。

 

 

 

 

创新驱动

 

技术投入

具有专门研发人员和资金预算,研发经费支出逐年提高,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 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 2%

生产设备先进,生产工艺领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制修订。

积极承担县级以上政府科技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获得科技领域奖励。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 发机构。

 

 

 

 

 

 

 

守信重责

 

 

消费者权益

建立申投诉、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主动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积极进驻在线消费纠纷 解决 (ODR) 平台,及时对消费者诉求进行处理。

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创建活动。

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诚信建设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水平高。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事中事后监管 平台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且信用风险等级为守信类。

社会公益

积极参加助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注重员工福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绿色发展

积极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责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绿色工厂等认证。

责任报告

按照GB/T 36000 要求,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品流通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流通企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基本原则、认证方式、基本要求、 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流通企业的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SB/T 10961-2013  流通企业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安安徽品牌

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下,由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等共同打造的安徽省食品安 全和食品产业的公共品牌,重点强调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安全、品质、管理、创新、品牌、 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的一组优质特性或特征,并具有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3. 2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采取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组 织及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的第三方评价活动。

 

3. 3

食品流通企业

在食品 (含食用农产品) 流通过程中,从事食品批发、零售或者批发零售兼营的商业企 业。

[来源:SB/T 10961-2013,定义3. 1,有修改]

 

4  基本原则

4. 1  自愿开放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面向全社会开放, 由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自愿申请。

4. 2  公平公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活动按照本文件及相关规定开展,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 学公平。

4. 3  引领发展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旨在推动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持续引领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

5  认证方式

 

5. 1  认证程序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程序主要包括认证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

5. 2  认证机构

机构应为符合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管理规定的第三方机构。

5. 3  认证结论

由认证机构根据指标表,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是否通过。

注:本标准实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基本要求

 

申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食品流通企业,应:

a)  在安徽境内注册,连续经营三年及以上;

b)  采用合法的注册商标;

c)  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d)  近三年未发生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e)  近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7  评价内容

 

7. 1  安全为先

组织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包括但不限于:

a)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b)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c)  建立、实施并保持食品防护计划。

7. 2  管理科学

组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具备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 GB/T 19001GB/T 22000GB/T 27341 等;

b)  追求卓越,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有效运行;

c)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积极采用其他先进管理体系并有效运 行。

7. 3  品牌引领

组织应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效应,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应具备卓越 的品质,包括但不限于:

a)  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b)  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c)  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d)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

7. 4  创新驱动

组织应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研发机制,保障技术研发投入,如人员、机构和资金等;

b)  具有量化可比的科技成果转化或应用,如专利授权,参与或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科技奖励,参与或主导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制定等;

c)  注重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7. 5  守信重责

组织应诚信经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a)  重视组织诚信建设,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b)  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解决消费者诉求;

c)  按照 GB/T 24001GB/T 45001 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d)  按照GB/T 36000 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8  评价指标见表3

3 食品流通企业评价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安全为先

 

公开承诺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和承担社会责任。

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等级标识、从业人员健康证 (必要时)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风险控制

建立并运行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在食品采购、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建立运 行符合要求的食品质量管控措施。

拥有组织运营所需的食品贮存仓库 (含冷库) 或物流中心。

建立并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以避免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

销售特殊食品的应当设立专区和专柜并在显著位置标示,不得与普通食品混放销售。

检测能力

具有完善的食品检测能力,设置自有实验室 (含快检室)

人员管理

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每年接受食品安全培训。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制度健全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应急、预警、处置等制度。

监督抽检

连续三年省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未检出不合格。

 

 

 

 

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

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或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体系。

建立并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标准总监制度等,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战略和标准体 系建设,拥有较为先进的测量管理体系,计量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追溯系统

建立运行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实施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范 围内的信息化追溯。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的,应注册使用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

追求卓越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 (方法、工具) ,并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示范引领

被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评为示范 (标杆) 单位,获得县级以上政府 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质量品牌相关荣誉。

 

 

 

 

 

品牌引领

标准先进

食品流通过程中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关键指标应在食品流通行业中具有创新 性、引领性,优于同行业水平。

品质卓越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知名度

注重品牌培育,企业知名度居行业前列,或获得高端品牌、驰名商标等,在省内外 具有影响。

认知度

顾客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满意度

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或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 获得服务对象的好评。

美誉度

近三年内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荣誉称号或奖励。

近三年内获得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优质服务、良好管理等方面的报道。

 

创新驱动

技术投入

具有相应技术人员和资金预算。

设施先进,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

近三年在食品流通关键环节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如专利、软件著作 权或软件产品登记证书等,并应用和推广。

 

 

 

 

 

 

 

守信重责

 

 

消费者权益

建立申投诉、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主动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积极进驻在线消费纠纷 解决 (ODR) 平台,及时对消费者诉求进行处理。

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创建活动。

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诚信建设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水平高。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省事 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且信用风险等级为守信类。

社会公益

积极参加助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注重员工福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绿色发展

积极履行节能减排,注重预防污染和资源节约,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责任报告

按照 GB/T 36000 要求,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餐饮服务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餐饮服务企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基本原则、认证方式、基本要求、 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餐饮服务企业的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RB/T 309    餐厅餐饮服务认证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安安徽品牌

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下,由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等共同打造的安徽省食品安 全和食品产业的公共品牌,重点强调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安全、品质、管理、创新、品牌、 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的一组优质特性或特征,并具有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3. 2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采取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组 织及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的第三方评价活动。

 

3. 3

餐饮服务企业

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或食品和消费设施服 务的企业。

4  基本原则

 

4. 1  自愿开放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面向全社会开放, 由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自愿申请。

4. 2  公平公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活动按照本文件及相关规定开展,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 学公平。

4. 3  引领发展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旨在推动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持续引领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

5  认证方式

 

5. 1  认证程序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程序主要包括认证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

5. 2  认证机构

机构应为符合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管理规定的第三方机构。

5. 3  认证结论

由认证机构根据指标表,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是否通过。

注:本标准实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基本要求

 

申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的餐饮服务企业,应:

a)  在安徽境内注册,连续经营三年及以上;

b)  符合 GB 31654 要求;

c)  采用合法的注册商标;

d)  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e)  近三年未发生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f)  近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7  评价内容

 

7. 1  安全为先

组织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包括但不限于:

a)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b)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c)  建立、实施并保持食品防护计划。

7. 2  管理科学

组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具备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 GB/T 19001GB/T 22000GB/T27341GMP 等;

b)  持续增强组织质量管理能力,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有效运行;

c)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其他管理体系并有 效运行。

7. 3  品牌引领

组织应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效应,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应具备卓越 的品质,包括但不限于:

a)  产品或服务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b)  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c)  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d)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满意度;

7. 4  创新驱动

组织应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研发机制,保障技术研发投入,如人员、机构和资金等;

b)  具有量化可比的科技成果转化或应用,如专利授权,参与或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科技奖励,参与或主导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制定等;

c)  具有与组织规模匹配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7. 5  守信重责

组织应诚信经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a)  按照GB/T 36000 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b)  重视组织诚信建设,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c)  提升对顾客和终端消费人群的关注,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

d)  按照 GB/T 24001GB/T 45001 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8  评价指标

 

见表4

4  餐饮服务企业评价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安全为先

 

公开承诺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和承担社会责任。

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量化等级标识、食品安 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风险控制

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达到 A 级水平。

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实现阳光操作。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食品防护计划,以避免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

人员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全员参加辖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抽查考核,且合格率 100%

制度健全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应急、预警、处置等制度。

 

 

监督抽检

连续三年省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未检出不合格。

 

 

 

 

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

建立并有效实施质量或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体系,如 GB/T19001GB/T 27341GB/T 22000 RB/T 309 餐厅餐饮服务等。

建立并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标准总监制度等,在计量等方面具备同行业先进水平。

追溯系统

建立运行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健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范围内的 相关食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涉及进口冷链食品,应注册使用安徽冷链食品追溯平台

追求卓越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 (方法、工具) ,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示范引领

被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评为示范 (标杆) 单位,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 部门颁发的质量品牌相关荣誉。

 

 

 

 

品牌引领

标准先进

采用行业领先的服务标准,关键指标应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填补国际或国 内空白,或优于同行业水平。

品质卓越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知名度

注重品牌培育,组织知名度居行业前列,或获得高端品牌、驰名商标等。

认知度

顾客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满意度

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或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获得服务对象的好评。

美誉度

近三年内获得县级及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荣誉称号或奖励。

近三年内获得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企业优质服务、良好管理等方面的报道。

 

 

 

创新驱动

 

技术投入

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预算。信息化等科技经费支出逐年提高,上一年度技术投入占主 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 1%

设施先进,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

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具有创新性,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优势成果。

服务特色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 服务举措和特色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性或引领性。 主导或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各级科技奖励。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守信重责

 

 

消费者权益

主动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积极进驻在线消费纠纷解决 (ODR) 平台,及时对消费者诉求进行处理。

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创建活动。

积极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诚信建设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水平高,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事中事后综合监 管系统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企业信用风险等级为守信类。

社会公益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助残、助学,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注重员工福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绿色发展

积极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以及节约型餐饮的责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

责任报告

按照 GB/T 36000 要求,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食品生产基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生产基地食安安徽品牌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方式、 基本要求、评价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生产基地的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食安安徽品牌

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下,由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等共同打造的安徽省食品安 全和食品产业的公共品牌,重点强调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安全、品质、管理、创新、品牌、 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的一组优质特性或特征,并具有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3. 2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

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区域进行的评价活动。

3. 3

食品生产基地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 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林产品初级生产加工基地。

4  基本原则

 

4. 1  自愿开放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面向全社会开放, 由从事食品生产基地管理的组织自愿申请。

4. 2  公平公正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活动按照本文件及相关规定开展,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科学公平。

4. 3  引领发展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旨在推动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求、持续引领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

5  评价方式

 

5. 1  评价程序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程序主要包括评价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

5. 2  评价机构

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应符合食安安徽品牌评价管理规定的机 构。

5. 3  评价结论

由认证机构根据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是否通过。

注:本标准实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6  基本要求

 

申请食安安徽品牌的食品生产基地,应:

a)  基地生产规模应符合附录 A 的有关要求。

b)  基地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c)  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7  评价内容

 

7. 1  安全为先

组织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和目标,打造放心品牌,包括但不限于:

a)  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食品 (农、林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

b)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c)  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运行符合要求的食品 (农、林产品) 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7. 2  管理科学

组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具备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 GB/T 19001GB/T 22000GB/T 27341GAP 等;

b)  追求卓越,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行;

c)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特点积极采用其他先进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7. 3  品牌引领

组织应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效应,产品应具备卓越的品质,包括 但不限于:

a)  制定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b)  产品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

c)  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d)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

7. 4  创新驱动

组织应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研发机制,保障技术研发投入,如人员、机构和资金等;

b)  具有量化可比的科技成果转化或应用,如专利、商标,参与或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 目,获得科技奖励,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的制定等;

c)  注重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7. 5  守信重责

组织应诚信经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a)  重视组织诚信建设,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

b)  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解决消费者诉求;

c)  按照 GB/T 24001GB/T 45001 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d)  按照GB/T 36000 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8  评价指标见表5

5  食品生产基地评价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安全为先

 

信息公开

基地应在在显著位置设有清晰、醒目、美观的信息公示,公示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关键信 息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承诺书、安全相关宣传栏或警示语、安全管理员、安全投诉举报电 话等信息。

 

监管机制

基地应建立并有效运行食品安全区域整治机制、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状况分析评估机制、 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应急、预警、处置机制、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机制、食品安全考核奖惩机制等。

基地应建立基地内全部生产者的基本档案,并有效管理。

 

人员管理

基地应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并配备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基地应定期开展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培训率达到 100%,法规知识 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产地环境

基地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水、气、土等环境质量 不低于相关标准。

过程管理

生产者应在投入品采购、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建立运行符合要求的质量安全管控 体系。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制度健全

生产者应建立并有效执行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管理制度、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追溯制 度、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自查及报告制度等。

监督抽查

基地内生产者连续三年省级及以上食品 (农、林产品) 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未检出不合格。

 

 

 

 

 

 

 

管理科学

组织领导

基地应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建设管理,做好统筹规划和日常管理。

 

质量管理

基地应积极引导生产者建立并有效运行先进的管理体系,宜选择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质量管理体 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GAP 等。

基地应积极推进生产者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标准总监制度,开展标准化生产等。

追求卓越

基地应积极引导生产者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 (方法、工具) ,提高管理水平。 基地应积极开展有机食品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

示范引领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被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评为示范 (标杆) 单位。

 

运营有效

基地宜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 (协会) +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建立能够实施规模化服务的专门体系,形成统、分结合的服务机制,组织 化程度高,反应快,统一服务率 80%以上。

追溯系统

基地应建立并运行食品 (农产品) 安全追溯系统,加入省级食品 (农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品牌引领

 

品牌培育

基地应注重品牌培育,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

基地所在县 () 级及以上党委政府将基地食安安徽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计 划,并有切实有效的支持保障措施,如专项经费投入、品牌宣传推广、食品安全教育等。

 

知名度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品牌知名度在省内居行业前列,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获得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 品牌评价或认定。

认知度

顾客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满意度

基地及基地内生产者应组织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或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水 平。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获得顾客的好评。

美誉度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近三年内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荣誉称号或奖励,获得报刊、电视、 网络等媒体对企业优质产品、良好管理等方面的报道。

标准先进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制修订或采用行业领先的先进标准。

品质卓越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产品质量水平位于同行业前列。产品获得第三方认证,如获得地理标志产 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

 

 

 

创新驱动

 

技术投入

基地统一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拥有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

基地及基地内生产者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成果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或市级科技奖励。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或经费支持。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守信重责

 

消费者权

基地应统一建立申投诉等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主动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主动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应积极进驻在线消费纠纷解决 (ODR) 平台,及时对消费者诉求进行处理。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主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创建活动。

 

指标类型

指标

具体要求

 

信用建设

基地或基地内生产者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水平高。生产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且信用风险等级为守信类。

 

社会公益

基地具有食品 (农、林产品) 生产、消费知识宣教功能,积极开展食品 (农、林产品) 安全科 普宣教或体验活动。基地及基地内生产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

 

 

绿色发展

基地通过网络等媒体公开基地以下信息:地理位置 (含文字描述和经纬度) ,主要产品品种及 生产规模,水、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检测数据、产品质检数据等,接受公众监督。

基地及基地内生产者积极履行农药、化肥、抗生素减量化,督促生产者及时清除、回收农用薄 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

    A

(规范性)

基地生产规模要求

基地生产规模要求见表A. 1

A. 1 基地生产规模

 

地块面积()

大宗作物(粮食作物、豆类等)

≥2500

水果

≥1000

蔬菜

≥800

设施栽培

≥400

茶叶

≥1000

其他作物

≥1000

多品种复合种植

≥1000

畜禽养殖

养殖量(/)

生猪(年出栏量)

≥5000

肉用禽(年出栏量)

≥20000

肉牛(年出栏量)

≥3000

(年出栏量)

≥10000

奶牛(存栏量)

≥1000

蛋禽(存栏量)

≥10000

水产养殖或捕捞

水域面积()

开放水体

≥15000

非开放水体

≥800